为什么要把使用指南单独列出,而不是放在 README 中?
一方面,内容更新频繁(虽然没有必要),把更改放在 README
中需要每次都提交主题更新,然而有时候只是单纯的更新 README
而已。
另一方面,国内网络推送到 Github 仓库的时候经常抽风 (如下图),速度也慢。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815144943.png]]
更新日志
- 2024-05-09 10:57 [可配置] 导航页增加迷你必应搜索(供导航页向下滚动后仍可快捷搜索)
- 2024-05-08 09:43 优化本地搜索文本内容展示,设置显示最大高度,隐藏滚动条
- 2024-04-29 21:23 [可配置] 集成并优化旧版本地搜索(页面检索)到当前版本
- 2024-04-28 16:08 导航页添加固定链接(Pin)区域,只需在导航链接前添加 '>' 即可生效
- 2024-04-23 19:07 [可配置] 导航页添加顶部搜索栏(原 Ship 页移植)
- 2024-04-22 10:52 除相关文章栏(左)、及目录栏(右),默认在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
- 2024-04-19 12:51 [可配置] 文章页新增相关(同标签)系列文章栏(页面左侧区域)
- 2024-03-20 11:38 修复旧完整版本搜索内容不完整的问题,并更新旧版本到分支 1.x
- 2023-09-27 15:12 [可配置] cool 模式下更灵活地配置背景壁纸和遮罩透明度
- 2023-09-21 17:04 [可配置] 恢复 dark 暗色模式(真的不常用),并调整部分图标
- 2023-09-07 16:24 调整 1920*1080 分辨率下样式,正确渲染不以 / 开头的图片
- 2023-08-15 12:21 合并、删除 ob 分支,为功能完整版打标签 v1.0.0
- 2023-08-14 15:46 [可配置] 新增 giscus 评论插件,并默认使用(代替 utterances)
- 2023-08-02 18:31 新增 ob 分支,精简功能,适配 Obsidian
- 2023-03-23 14:58 [可配置] 增加 utterances 评论插件
- 2023-03-22 16:08 更新主页快捷联系选项,增加知乎和简书
- 2023-03-21 17:58 更新导航页面文件结构 - `nav.md` 或 `nav/index.md`
- 2023-03-19 00:05 优化导航页面快速跳转
简介
一个简单纯净的主题,欢迎使用。🎉🎉🎉
版本 | 演示 | 配置 | 导航页 | 备注 |
---|---|---|---|---|
旧完整版 | https://loveminimal.github.io | config-old.toml | nav-old.md | 分支:1.x |
新精简版 | https://aituyaa.com | config-new.toml | nav-new.md | 分支:master |
> 版本功能简介
旧完整版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815105343.png]]
‘她’包含:
- 两种模式:纯净、酷爽,
- 内置但不限于精美的本地字体,
- 高亮的层级目录,以及
- 简单强大的本地文章实时搜索功能等。
新精简版
该版本为基于旧版本的精简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更新:
- 移除本地全局搜索功能(用的不多);
- 页面归并改造
- 移除独立的文章页、归档页入口
- 归档页精简为只显示标签列表(Obsidian 只支持标签),置于首页
- 更新导航页
移除暗色模式(基本没用过)- 移除相邻文章切换功能(使用不多)
- 精简了配置项
- ……
![[assets/Snipaste_2024-02-26_16-36-42.png]]
快速开始
下载主题
首先,下载该主题。
|
|
💡 使用哪种方式呢?如果你有这个疑问,那么就选择第一种方案。
然后,更新你站点的 config.toml
内容,如下(后续可按需修改):
- 旧完整版 config-old.toml
- 新精简版 config-new.toml
现在,你就可以进入网站根目录,运行 hugo server -D
开始你的折腾之旅了。
旧完整版注意事项
如同下个小章节 [[#导航页]] 中要提到的,我们需要为几个定制页面建立对应的 *.md
文件,如下:
定制页 | 路由 | 对应的 md 文件 |
---|---|---|
导航页 | /nav |
content/nav.md |
归档页 | /archive |
content/archive.md |
搜索页 | /search |
content/search.md |
… |
其中,相应 *.md
文件中,其 front-mattar 中的 title:
是必需的。实际上,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创建它们:
hugo new content/nav.md
hugo new content/archive.md
hugo new content/search.md
...
除了导航页,其他页面都是没有内容的,创建完成之后即可。关于导航页,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和预览中的样式,请遵循相应的内容格式,详见 [[#导航页]] 中的具体描述。
导航页
旧完整版
对于功能完整版,如果,你想使用导航页并正确渲染,那么就应该严格按照这种格式搭建你的 nav.md
文件结构,详见 nav-old.md 。
为什么要做格式方面的限制呢?
众所周知,Markdown 对 Table 的支持很一般,鉴于导航页的内容主要是外链和书签,使用列表管理是最方便的。另外,我们会使用 JS 进行内容项的统计,所以就需要使用者遵守格式,不然可能页面显示可能会不正常。
新精简版
该版本对于 nav.md
的格式要求就比较宽松,详见 nav-new.md 。
导航页放在哪儿?
放在站点根目录中的 contents/nav.md
即可。
它本质上也是一个博客文件,只不过由于其与常规页面而言有一些定制化,我们在 Front Matter 中定义了 type: nav
来标识它。
对于导航页,我们还做了哪些事情? 接着往下看。
关于搜索
移植 Ship 站外搜索
我们把之前定制的搜索页移植到了导航页面,并添加了一些动态效果。loveminimal/ship: A simple search page. 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单独部署没有任何问题。之前一直做为子模块嵌在当前主题中,但其风格有时候跟当前主题有些割裂,尤其是当你激活 cool 模式的时候。另外,顶部的快捷导航图标也需要单独维护,尤其是做出更改的时候。
现在,我们直接把它移植过来,可以直接复用 _contact.html
模板页,并允许在 config.toml
配置它。
移植站内搜索
最初我们在新当前版本中是移除了本地搜索的,因为这个功能其实真的不怎么使用,现在加上它也只是因为无聊的很~
既然做了,我们就试图把这个功能做的更好些。我们把旧版本分离式的交互逻辑精简,直接集成在了当前版本的主题中,优化了一些比较耗费性能的触发事件。它不再是一个单独的页面,而是做为一个页面组件插入在导航页的顶部区域。
事实上,导航页是我最常用的页面。
其他
提取固定常用链接
我们在 [[导航]] 中使用表格来保存导航链接。尽管我们对其做了分类,但随着链接数量的增加,更快地找到常用链接仍然变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增加一个可以固定在顶部的常用导航区域。
为了方便地在导航页编辑和更换固定的链接项,我们在主题文件中 runMisc.js 中做了一些事情,只需要在导航链接的描述文本前加上 >
符号(见下图),该链接项就会自动固定在顶部区域。
> 固定链接的添加示例
![[assets/Pasted image 20240429151056.png]]
PS:我们还做了一些“无聊但有趣的事情” 😅,使用 MD5 对链接文本加密,并提取前 6 个字符拼成一个十六进制的颜色值,做为固定链接项的“颜色球”来标识它,所以你会发现不同的链接项,颜色球都是不一样的。
标记语法增强
> 使用 JS 对 markdown 做出的一些增强性修改
不止一次吐槽过 markdown 虽然是纯文本性质的,但是其某些标记语法真的是让人不敢恭维,直观性和表现力都是一般。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本来就是轻量级的标记语言,不可能承载太多。
本来想直接修改 markdown 引擎来实现,研究了一下,还要颇费一番工夫。鉴于仅满足于个人使用,用一些曲线方式使用 js 来实现反而更加简单些。
此处就记录一下针对 hugo-theme-virgo
做的一些魔改。
行内格式
Markdown 中的行内格式有以下几种:
语法 | 效果 | 转译 html 标签 | ||
---|---|---|---|---|
**加粗** |
加粗 | <strong>加粗</strong> |
||
*斜体* |
斜体 | <em>斜体</em> |
||
~~删除线~~ |
<del>删除线</del> |
|||
` 行内代码` | 行内代码 |
<code>行内代码</code> |
||
— | 下划线 | <u>下划线</u> |
是的,markdown 中没有下划线的标记语法。
本来想用行内代码的标记格式做魔改,鉴于博文中出现行内的代码的概率较高,遍历起来相对更耗性能(虽然并没有多少),故决定选择 *斜体*
语法标记,其使用频率不多,且其对应的 Org Mode 中可以直接显为粗体显示。
新增语法 | 效果 |
---|---|
*_下划线* |
_下划线 |
*=高亮* |
=高亮 |
| ❌*-高亮*
| -高亮 |
| ❌*=吐槽系*
| =吐槽系 |
如此,我们便增加了 _下划线 和 =高亮 两种语法标识了。另外,在文章中,尤其是一些摘录和转载的文章中,我们需要做一些随笔,之前我们是使用 <div class="oh-essay">...</div>
这种标签插入,如上表,我们也对其做了语法标识。
如上,所示,更改了一些语法标记,因为有的 Markdown 引擎中使用 ==高亮==
来高亮文本,我们这里就用 *=高亮*
来表示,以做到在观感上统一。
另外,我们不再使用 *=吐槽系*
来表示个人在摘录或编辑中的个人想法展示,主要是由于在不支持当前语法标记的主题中,它只能以斜体展示,不容易和正文内容作区分。我们使用 >:: 吐槽系
或 > :: 吐槽系
来表示,如此在不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解析为引用样式,便于区分。
之前我们做了一些 snippet 进行 html 标签的插入,以实现以上效果,但是这就限定在了某些编辑器中,些许背离了纯文本输入的理念,以上小小的增强,使得我们可以任何文本编辑器中进行方便的文本输入。
>:: 好吧,尽管它们只能在 `hugo-theme-virgo` 中才有效果 😅
> ::好吧,尽管它们只能在 `hugo-theme-virgo` 中才有效果 😅
> :: 好吧,尽管它们只能在 `hugo-theme-virgo` 中才有效果 😅
上述语法标记是等价的,会被解析为如下样式:
:: 好吧,尽管它们只能在
hugo-theme-virgo
中才有效果 😅
代码块折叠
在 Markdown 中,包裹代码块很方便。但有时候在博文中,我们可能引入较多的代码片段,这会导致正文内容的间断,所以,允许其进行折叠,可以在 config.toml
中,使用 hasFoldAllCodeBlocks: true
进行初始化。
既然已经可以折叠了,这里我们不妨用它再做一个更通用的折叠板(默认折叠),原理也很简单,利用 lang
判别。
如果其为 _lang
这种格式,则表示轻量级代码折叠 - 不换行;如果使用 __lang
则折叠板中内容会自动换行。
💡 在新精简版中,我们 不再支持 代码块折叠及折叠板功能。
Wiki 链接及图片语法渲染
最近使用 Obsidian ,其使用的链接及图片格式为 Wiki 语法,如下:
名称 | 描述 |
---|---|
链接 |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05135434.png|60]] |
链接(带描述) |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05135451.png|116]] |
图片 |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05135507.png|120]] |
图片(带尺寸) |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05135528.png|166]] |
Hugo 默认的 Markdown 引擎是不支持渲染这种语法的,我们这里做了一下增强,现在你可以畅快地使用 Obsidian 来编辑你的博客了。
:: 图片和链接,好像 Wiki 的这种语法写起来更加简洁。其实,还是使用
<img>
标签的通用性更好些,不过许多软件的即时渲染又不支持,就很伤。
图片渲染相关
在使用 Obsidian 或 Typora 自动插入图片时,自动插入的图片路径形式为 assets/xxx.jpg
等(无法通过设置使其插入路径为 /assets/xxx.jpg
的形式),Hugo 无法正确渲染访问路径,它在解析的时候,会生成有类似如下路径:
http://localhost:1313/temp-%E8%B0%83%E8%AF%95%E6%96%87%E4%BB%B6/assets/baby.png
,所以,我们对其遍历,为不以 /
开头的路径,添加 /
,以使其正确渲染。
我的怎么写博客的
在《[[一场疲惫的主题制作之旅]]》中,已经有了不少博客相关的碎碎念。这里,主要用来浅谈一下当前站点博客系统的搭建、编辑及部署相关的系列流程。
当前站点,使用 Hugo 静态博客生成系统 驱动,部署在个人服务器上。事实上,你可以把生成的站点项目部署在任何可以被访问的地方(比如 Github Page
),它本质上是一个包含了若干 .html
文件及相关静态资源的文件夹。
准备篇
……
搭建篇
……
编辑篇
这里,我们以当前文章的创建及编辑过程为例。其中:
- ✔️ 正在使用
- ❌ 已不使用
:: 怎么说呢?这个章节写的过于太细节了……好像…… 😅
❌ 使用 VSCode 编辑
创建文章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创建文章:
|
|
这里我们使用第一条命令,该命令会自动生成如下目录层级下 .md
文件。
content
├── posts
│ ├── how-do-i-blog
│ │ ├── imgs
│ │ │ └── 1aa09c580e674b09e82c722a3689d280012f2ae6e1700e924deeef558347d91a.png
│ │ └── index.md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 how-do-i-blog.md
,而使用 how-do-i-blog/index.md
?
正如上述目录层级中所反映的,如此方便我们把当前文件所需要的资源(如图片 imgs )都放在当前文章的层级下,方便管理。
这样做还有额外的好处,我们将在后面 [[#插入图片]] 的部分进一步说明。
插入图片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是一个相对高频的操作。在第三方的博客平台中,一般来说直接复制图片并粘贴到要插入的位置就可以了,很方便。而编辑 .md
文件,插入图片就稍微麻烦一些。
我们通过 ![图片名称](地址链接)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默认情况下,你需要经过:
1. 搜索图片
2. 另存图片到本地
3. 编辑 `![图片名称](地址链接)` 引用
……
很繁琐!
而且还不能控制图片的‘显示’尺寸,需要插入图片数量过多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了。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插入图片呢?
很幸运,有!
我平时是使用 VSCode 来管理站点内容和编辑 .md
文件的,其中有一款插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526102347.png]]
它提供了丰富的自定义设置选项,这里主要用到以下几种:
- Markdown-image › Base: File Name Format ,设置为
${hash}
,当然有其它各种格式可选组合; - Markdown-image › Base: Image Width ,设置为
400
,默认宽度设为400px
; - Markdown-image › Local: Path ,设置为
./imgs
,生成的图片放在当前文章同级目录下的imgs
文件夹中。
这也是上文中我们推荐使用
hugo new posts/how-do-i-blog/index.md
命令来生成文章的原因之一。
使用该插件,你只需要复制所需要图片(本地或网络图片),并通过其提供的粘贴方式(右键选择)插入到位置即可。如此,你的 .md
文件中,就会插如下内容:
<img alt="picture 3" src="imgs/30737f6467ed6269eed8911b8a915f47b9fed706b8f892efd3271d9b6a76181c.png" width="400" />
它会被渲染成下面这张图片,是不是很方便!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526102356.png]]
它的原理是什么?
它会读取你剪切板中刚刚复制的图片数据,在你粘贴的时候,重新生成一份拷贝,并在 .md
文件中,插入对应的图片格式,并引用。真的很方便!🎉
其他插件
cyberbiont/vscode-open-in-typora: open Markdown files from VSCode in Typora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815170141.png]]
在 VSCode 中使用 Typora 打开当前 Markdown 文件。
❌ 使用 Typora 编辑
创建文章不是 Typora 的强项,光是手写 Front Matter 都让人受不了,就老老实实地用 [[#创建文章]] 章节中的命令创建好文章,再用 Typora 编辑就好。(这也是不支持第三方插件的坏处了,什么问题你只能等着作者去解决。相对来说,Obsidian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支持类似于 Snippet 的插件扩展。)
:: 现在的编辑操作就是使用 Typora 完成的。 😄
之前的 VSCode 使用的不是很爽吗?为什么切换为 Typora 了呢?
VSCode 确实很爽,到目前为止,我也经常使用它。切换到 Typora 的原因也很简单,家里的电脑性能不行,新的主机配置还在纠结中……
更多原因可以查看 [[一款 Typora 主题]] 中的描述。
PS: VSCode 真的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编辑器,插件丰富且优质,可扩展性强,可轻可重。
使用 Typora 的感觉怎么样?
很好!如 [[一款 Typora 主题]] 中所描述的那样,配合自己制作的主题(由站点样式适配),基本上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另外,Typora 本身集成了许多 Markdown 相关的快捷键,很直观也很好用,尤其是当你专注于编写内容的时候。
它还有‘专注模式’和‘打字机模式’,很舒心。
其内置的图片插入功能也不错,基本上和 [[#插入图片]] 章节中的实现是相同的,原理没有探究。怎么说呢,Typora 上的相对来说,更加符合日常的编辑逻辑,还贴心地增加了可以缩放图片的选项,最最重要的还是‘所见即所得’,你可以实时看到你的图片。
✔️ 使用 Obsidian 编辑
支持扩展的编辑器是可以不断进化的,比如 Emacs、Vi/Vim 等。
上面说了,Typora 是不容易扩展的(不支持),这就限制了使用,要么牵就,要么离开…… 尝试了几个软件之后,Obsidian 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管理软件了,稍微‘调教’之后,就相当顺手了。
Obsidian 也是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有非常丰富的三方插件,如键位映射、图片缩放/清理、表格插入/编辑等功能都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实现。
……
为了更方便地显示图片及适应 [[如何使用 hugo-theme-virgo 主题]] 中关于 [[#Wiki 链接及图片语法渲染]] 的兼容,重新组织了博客层级,如下:
C:\USERS\JACK\APPDATA\ROAMING\SITE\CONTENT
│ A Simple Bookmark Copying.md
│ Ajax.md
│ C.md
│ Canvas.md
│ CPU 是如何制造出来的.md
│ CPU 缓存是什么.md
│ CSS 中的动效.md
│ Emacs Lisp.md
│ Emojings.md
│ Git.md
│ GTD 管理系统.md
│ Java 那些事儿.md
│
├─assets
│ 3b5d12f26d9d00dc2b021d097ff8c34.jpg
│ 4.gif
│ Pasted image 20230525155800.png
│ Pasted image 20230817094853.png
│ vim.gif
│
└─snippets
frontmatter.md
longitudinal.md
more.md
timestamp.md
并且,使用 tags
标签来分类博文,而不是之前的 categories
分类。
创建文章
如上面的博客层级所示,我用 content
目录作为 Obsidian 的根目录,如此,Obsidian 相关的所有配置(如插件、主题、设置等) .obsidian
文件夹都使用 Git 统一管理。
💡
.obsidian
默认位于 Obsidian 仓库的根目录。
创建文章很简单,直接使用 Obsidian 提供的相关创建逻辑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博文也想用 Hugo 进行管理的话,就需要在博文头部添加相应的信息。如:
---
title: 我是怎么写博客的
aliases: []
tags:
- Hugo
date: 2023-05-26
time: 10:21
---
其中, title
和 date
是必须的,Hugo 需要使用其提供的信息进行渲染。
如果你使用 hugo new
命令去生成 .md
文件的话,那么你只需要设置 Hugo 相关的 archetypes/default.md
,如:
---
title: "{{ replace .Name "-" " " | title }}"
aliases:
tags: [_Misc]
date: {{ .Date | time.Format "2006-01-02" }}
time: {{ .Date | time.Format "15:04" }}
---
然后,运行如 hugo new my-post-name.md
之类的命令就可以了。
当然,Obsidan 本身也是支持插入模板的,如 Templater 模板插件,你写好模板,放在相应文件夹下(如 snippets/frontmatter
) ,运行插入命令即可,如:
---
title: <% tp.file.title %>
aliases:
tags:
- _Misc
date: <% tp.date.now() %>
time: <% tp.date.now("HH:mm") %>
---
插入图片
Obsidian 的插入图片很方便,你只需要像文本一样粘贴进来就好了。图片会自动上传到设置好的目录,可以是相对于当前文件的相对位置,也可以相对于仓库根目录的绝对位置。
图片插入后,默认是 WIKI 语法的,如 ![[path/to/img]]
,可以在设置中修改为常用 Markdown 语法的。当然,如果你使用 hugo-theme-virgo 主题的话,就不用担心,它支持 WIKI 语法的图片和链接的渲染。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6173226.png]]
这个插件,可以让你方便的调整图片尺寸,如按着 ALT 键滚动缩放。
插入表格
:: 目前新版本的 Obsidian 已经完美支持表格操作,便捷好用,终于可以完全抛弃 Typora 了!
这方面,目前没有遇到比 Typora 做的更好的了。 当然,借助下面这个插件,可以实现类似 Typora 表格插入和编辑的体验: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6173536.png]]
另外,这个插件是没有上传到官方插件仓库的,但可以借助 Obsidian42-Bart 这个插件去引入,也很方便。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6173648.png]]
不得不说,支持第三方扩展的软件,才会更有生命力!
渲染篇
详见 [[#标记语法增强]] 章节。
部署篇
当你想部署你的站点内容到托管平台时,你可能会经过以下步骤:
1. 执行 `hugo` 命令,生成站点内容,默认放在站点根目录的 `public` 文件夹中;
2. 复制内容包,上传到托管平台;
……
如果,只操作一次的话,不是很复杂,但如果,你的内容更新比较频繁,那就有些烦扰了。内容包的部署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
脚本部署
我们这里,使用脚本部署,一次性配置之后,每次部署只需要执行一条简单的命令即可。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
我们的站点目录如下所示:
.
├── config.toml
├── content
│ ├── about
│ ├── archive.md
│ ├── _index.md
│ ├── nav
│ ├── posts
│ └── search.md
├── package.json
├── README.md
├── resources
│ └── _gen
├── scripts
│ ├── deploy.sh
│ └── update.sh
> 2023-09-05 22:41 最新
- 完全可以做为唯一的部署脚本 !它对站点内容的跟踪是完备的,当前环境下,只会在首次部署的时候进行全量更新,后续会自动基于 Git 的更新记录进行增量式更新,体验相当不错。
其中, scripts/deploy.sh
便是我们定义的部署脚本,其内容如下:
|
|
在站点根目录下,运行 source scripts/deploy.sh
就可以静待站点部署完成了。
💡 注意修改
REPO_DEPLOYED
为你自己的部署仓库!
命令简化
使用 source scripts/deploy.sh
还是有点太复杂了?有如下限制:
- 需要进行到站点根目录才可以运行它;
- 部署后,站点内的内容包并没得到清理。
哈,你只需要多加几条命令即可,如下:
cd ~/AppData/Roaming/site && rm -rf public && hugo && source scripts/deploy.sh && rm -rf public
如此,无论当前你在那一种路径,都会:
- 自动进入站点根目录(此处是
site
); - 删除站点下旧的
public
(如果有的话); - 根据当前内容生成新的
public
内容包; - 执行部署脚本,发布到对应托管平台;
- 清理掉生成的
public
内容包。
Emm… 还是长啊,每次都要键入这么长,太麻烦了,怎么办?
那么你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 bash alias 方面的知识了,如下所示,在当前用户家目录下,创建 .bash_aliases
文件(若无),并添加如下内容:
alias ssd="cd ~/AppData/Roaming/site && rm -rf public && hugo && source scripts/deploy.sh && rm -rf public"
保存后,在用户家目录下,运行 source .bashrc
命令使 .bash_aliases
中的别名生效。
OK,现在,当你想部署站点的时候,你只需要运行键入 ssd
,回车即可完成部署。
‘用户家目录’是什么?
在 Windows 下,有两个家目录:
- 用户家目录,如
C:\Users\jack
,一些软件的默认配置会放在该目录下; - 用户漫游家目录,如
C:\Users\jack\AppData\Roaming
,另一些软件的配置又会放在这个目录下。
😅 微软的东西真的有点混乱哈。
如果,你使用的是 GNU/Linux 系统,那么家目录就只有一个喽,如 /home/jack
。
❗❗❗😅 记一次踩坑……
原来的域名 walkssi.com 废弃了,启用了新的域名 aituyaa.com 。不久前老域名到期之后,腾讯云那边的 DNS 解析服务就停止了,但是公司主机上的 .temp
文件夹(上方部署脚本中生成的)已经存在,这导致一键部署的时候总是提示 ssh: connect to host walkssi.com port 22: Connection timed out
…… 搞的自己在腾讯云域名解析那里弄了好久,再跑到服务器上检查 Nginx 设置…… blablabla……
答案是:更换了域名之后,如果 .temp
文件夹存在,就要先删除它,因为它是一个包含 .git
的完备追踪文件夹,其会延用旧有的域名信息。
附录
❌ 废弃的部署脚本
最初版本的 scripts/deploy.sh
脚本,其内容如下:
|
|
初看,上述脚本初看可能有些混乱,但其实,理论上你只需要:
- 更改远程仓库地址;
- 更改站点目录,即可。
> 2023-09-05 11:53 更新 - 添加增量更新脚本
随着博文数量的增加,我们使用 deploy.sh
全量更新的话,时间也会随之变长。单纯的文字还好,但站点难免会引入外部的静态资源(图片、音频等),如此‘等待’就成了一个问题。所以,就有了 update.sh
,如下:
|
|
它保留了临时文件夹的仓库跟踪,使得我们只需要提交增量更新即可,极大的缩小了仓库更新的时间。
当然,这样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你删除了某些静态文件,如图片等,仓库是无法追踪到的,它只能知道你增加了什么。幸运的是,这个场景本身很少出现,你并需要关注它。当然,如果你实在介意,你可以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就可以实现全量更新了:
- 手动删除
.temp
文件夹; - 或者,你可以直接执行前面的
deploy.sh
脚本; - 或者,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个最新的
update.sh
脚本,它会严格保持修改前后文件的一致性,性能介于deploy.sh
和旧的update.sh
之间,比后者稍慢一点点(配置中等主机下几乎相同),但比前者快出非常非常多。
💡 事实上,你完全可以用下面这个最新(
2023-09-05 22:41
)的deploy.sh
做为唯一的部署脚本(推荐)!
结语
制作主题,对‘强迫症’来说,真的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或者说是‘痛并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