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 《易经》入门及全文解析
学习易经
《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中,是中国文化的总枢纽。
《易经》很难学?
读《易经》之前,我们要知道两个问题:一、《易经》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
《易经》中确实有一些读了哲学博士后可能还不明白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中学毕业就可以轻松掌握的内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获取它的哪个侧面。
《易经》虽然神奇,但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些“神通力”。不过,有些人宁愿相信它的神通,而不愿相信它的平凡。《易经》有的是“预知力”,且范围很广:测知过去、了解当下、预知未来;测事业、财运、婚姻……不过,这些是懂得《易经》原理后才能做到的。
对于初学者,先要驱除上面那些妄念,将它的作者看成是平常人,将《易经》看成是平常的书。
《易经》是否符合科学依据?
一些科学家给出了回答,只是不太好懂。比如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和物理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存在平行的关系。这是一种共时性现象,《易经》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反映的就是这种规律。宇宙形成时,万物都遵循共同的规则生成,因此多种独立系统在功能结构和信息传递上有“同步共振”的关系。在这些系统中,可归为同类的事物在平行地运行,所以我们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学习《易经》对我们有什么用?
很多人觉得《易经》好像只有占筮一种用途。其实非也。马克思曾说:“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种:哲学、科学、劳动实践、宗教信仰。”而用孔子的话说,《易经》有四种运用之道:学习哲理、指导行动、运用器物、卜筮预测。《易经》的伟大就在于它在这四大领域都登峰造极。
::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一、学习哲理:《易经》64 卦、384 爻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字典,只要对号入座,所有人生课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指导行动:《易经》的卦辞爻辞不仅对人生事象做出了描述,而且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处事之法、应变之策、化解之道,学完《易经》的人绝不会成为书呆子。
三、运用器物:《易经》中不仅蕴藏着抽象的精神性的东西,还有很多具体形象的规律,它可以激发我们艺术创作、工具发明、科技探索的灵感。
四、卜筮预测:追根溯源,《易经》是本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向《易经》这位无所不知的万能老师求教。卜筮在“二诸葛、赵半仙”的手中是骗人的把戏,但在智者手中则是帮助我们透视人生、优化行为的良师益友。
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易经》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易经》的核心知识有三类:64 卦、384 爻、4096 种卦变,其用途如下:
第一步,了解当下:64 卦是有关人生的 64 个专题,只要摇得一卦,就可以从《易经》中找到你所需的专题,获知自己当前处于什么境况中。
第二步,指导行为:知道了现况,该怎么做呢?64 卦中的 384 爻描述了 384 种处境,《易经》分别提供了最佳对策,由此你知道了应该怎么做。
第三步,预测未来:64 卦中的每一卦都可以变出 64 卦,结果共有 4096 种卦象转变,代表事情在未来的 4096 种变化。你得到的卦一定是其中的一种,因此你知道了未来是什么样。
认识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必修之术。但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易经的地位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有一朵奇葩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就是《易经》,后人称为“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
《易经》:世界上最智慧的书
在人类历史上,公认最具智慧的书籍有三本:中国的《易经》、印度的《吠陀》和欧洲的《圣经》。其中,《吠陀》和《圣经》兼有史书和宗教典籍的性质,而《易经》则与历史和宗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探讨的是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44100.png]]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山之作,也是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终极原理来统摄万物。通过对《易经》的研究,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理、通晓古今之变,还可以学到基本的处世法则,对指导人生有重大意义。
“周易”为什么叫“周易”?
简单来说,《易经》一般又称《周易》。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经》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物,卦爻的含义必然具有极其广泛的普适性。也有人认为,“周”特指周朝,是年代的意思。对“易”字的解释则更多,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易”这个字是把“日”、“月”两个字重叠而来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易是飞鸟的形象;易是蜥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这就是易——变化。
今天的学者们大多认为“易”一词包含三种内容:简易、变易、不易。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44645.png]]
“周易”两个字无论怎么解释,其根本都是在讲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易经》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根,它大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对文字、儒学、道教、中医、术数、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现代科学的各个分支中也都能找到《易经》的身影。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44905.png|325]]
> 计算机与《易经》
:: 最下面自右到左,正好是先天八卦之数 1 ~ 8 ,按 8 取补,自左至右正好是 0 ~ 7 。
其中,1703 年 5 月 5 日,莱布尼茨拖延多年的关于二进制的论文正式发表 - 《关于仅用 0 与 1 两个记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有其效用及关于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很有趣。详细内容可以参阅 二进制中国发明权辩识 ——《易经》二进制发明及莱布尼茨对发明的“发现”。
易经的由来
对于《易经》产生的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它大约产生在 5000 年前,也有人认为是 7000 年前。其成书的年代可能在商末周初。对于《易经》的内容,一般认为它源于河图、洛书。
《易经》的产生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它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它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也有人认为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的。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0846.png]]
最原始的《易经》有三种,即“三易”。一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二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三是周文王被囚时所著的《周易》。
易经的观念
古人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精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固有联系和内在统一。
《易经》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万物“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但它毕竟是“顺承天”的。天为父,是生命之源;地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在天地间,与它们不可割离。尽管人受天地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员,但人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从中汲取能量的同时就要“裁成”、“辅佐”天地顺利地运行,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1331.png]]
> 卦象中的天地人三才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的本质是“映射”,而不是“决定”。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1431.png]]
《易经》描绘的这种“映射”的规律把整个世界都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宇宙思维模式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
为何会有“天人合一”?
宇宙运转的根本规律被古人称为“道”,它高度抽象,难以名状;人在宇宙中顺势而为的品性被称为“德”。对“道”的了解和对“德”的把握若达到一定程度,不仅能识破天机,还能在宇宙的大旋涡中顺势借力增强自身小宇宙的能量。
易经的内核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如出一辙。与后者不同的是,在《易经》的庞杂体系之中,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演化得极其复杂,万物的变化规律都在阴阳的范围内。
《易经》的核心:阴阳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消亡-再造……《易经》的卦象就建立在阴阳变化的基础上:阴阳符号按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为八卦。八卦的构成与排列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而组合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可以演化至无穷。但不管卦象如何演变,阴阳爻都是组成卦象的最基本元素。所以说阴阳是《易经》的核心。
除了卦象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作为万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具体的事物赋予了阴阳的含义。从自然现象上看,《易经》以天为阳,以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此外,《易经》还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共有的抽象规律赋予了阴阳的含义,如:刚柔、进退、开合、伸屈、贵贱、高低等,都是阴阳思想的反映。
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
易经的唯物性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经》核心思想的透彻说明。“生生”的观点驳斥了“神创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常被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易经》认为,世界不是由一个万能的“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万物遵循一定的变化法则使得自身不断地更新,这就是“生生”。事物都处在连续不断、时刻不停的变化过程中。
《易经》还认为,天地以“生”为“德”,这就把“生”的客观运动附加上了主观意义,把没有智慧和灵性的事物演化融入了人类有情有智的社会中,这包含着《易经》作者认为的人类生命的目的,以及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与众不同的本质。
易经的四大法门
古人将易象、易数、易义、易理称为“易之四德”。简单地说,“象”是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反映卦象中的数理关系,“义”表达了伦理道义的思想,“理”是对万物的规律所做的探讨。
六十四卦最初没有文字说明。孔子注《易传》,从象数角度解释卦爻辞,赋予其哲理。在孔子之后,易学发展出“象数”、“义理”两大学派。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易经》研究者分为四大派:象、数、义、理;而象与数、义与理又可分别归为一类。有人认为,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象数讲的是事实的“必然”性,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必然”。象数是《易经》的基础,《易传》的义理由象数变化而出。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4231.png]]
象:体现《易经》符号能象征的事物及时间方位关系,含有现象、意象、法象等含义,是宇宙统一理论模式,除卦象、爻象外,太极图、八卦图、六十四卦图等都为象。
数:是《易经》占筮求卦的基础,是《易经》的数理表达,是对“象”的定量研究,除筮数、爻象外,还有阴阳数、大衍数、天地数、卦数、河图数、洛书数等。
义:体现《易经》的原意。有学者认为,卦辞、爻辞为第一意义系统,《彖》、《象》、《文言》为第二意义系统,《说卦》、《序卦》、《杂卦》、《系辞》为第三意义系统。
理:体现《易经》的哲学思想,包括天道观、人道观、天人观、辩证法等。
占:象、数、义、理在社会生活、人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其分支众多。
《易经》象数学派、义理学派
《易经》中的“象”有三种含义: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状,二是八卦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三是卦辞和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数”也有三种含义:一是表示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三是占卜过程中的一种计算方法。两汉时期,《易经》被尊为儒家五经之首,成为显学。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两汉易学家认为,《易经》中最重要的是象,一切卦辞和爻辞都是以象为基础的,所以他们从象数角度解释《易经》。经过一段时间的衰落,北宋时期的华山道士陈抟重新振兴了象数学派。陈抟创制了包括太极图在内的各种图式,用以解说《易经》卦象爻辞。他的继承者邵雍则以创制的“皇极经世”图取代汉朝的“天人感应”说。
汉末儒生以象数解《易经》,过于追求卦辞、爻辞与卦象的一一对应,这使得他们的体系变得非常复杂。孔子写易传时就出现了义理派,但成体系的义理派开始于三国时的少年天才王弼。王弼针对当时象数学派的弊病,提出了“一爻为主说”“爻变说”和“适时说”,驳斥汉儒牵强附会的“按文责卦”的方法,主张着重领会和把握《易经》的根本义理。北宋王安石等人则从历史角度解《易经》,不追究卦象本身的意义,而是引用历史事实证明《易经》理论的正确性。
两派六宗
《四库全书提要》把《易经》研习流派分为两大类: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分为占卜、祥、图书三宗;义理派分为老庄、儒理、史事三宗。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3905.png]]
国学大师南怀瑾把易学的“两派六宗”扩充成“两派十宗”,两派包括道家易学、儒家易学;十宗包括占卜、祥、图书、老庄、儒理、史事、医药、丹道、堪舆、星相。
易经的影响
《易经》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今天,它仍然在众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很多学者将《易经》与中医、建筑、物理学、遗传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希望从中获得启发。
中医与《易经》有什么渊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易经》哲学思想相通的,人们称之为“医易同源”。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充分汲取了《易经》中的精华,特别是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5145.png]]
西医把人体视为孤立的封闭系统,认为人体在与环境中的致病因子抗衡。中医则把人体看成是与外界沟通的开放系统,认为人体内各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是疾病的根源……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5518.png]]
>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
当阴阳观念与中医结合后,形成了一种方法论。阴阳之间的各种规律在五行之间同样适用。五行规律是对阴阳规律的一次继承性的发展。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发展超越不了这个规律。
《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它以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思想,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也使得这一学问在中国建筑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55650.png]]
> 故宫的建筑布局
易经中的五术
五术即“山、医、命、相、卜”,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五术”的概念产生于唐朝,它以《易经》为哲学根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探窥天道运行的秩序和人生奥秘。
“山”是指通过修道、修炼寻求身心超脱的一种学问,包括玄典、养生、修密三类。“医”是医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术来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命”是通过推命的方式来了解人生、穷达自然。“相”是指通过观察人、地、物等形象来研究人类命运的方法,主要包括名相、人相、风水(地相)等。“卜”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如纳甲筮法、梅花易数、三式(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等。还有占梦、测字、签贴等方术,统称为“杂卜”。
五术是古人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适应世界、改变人生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易经的主要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经》是全书的核心,《传》则是解释《经》的。一般认为《经》是周文王和周公共著的,《传》则是后人积累并由孔子整理成的。
《经》是一部占筮书,《传》是一部哲学书,也可以说《经》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卜筮书,《传》是带有卜筮色彩的哲学书。两者合为一体才叫《周易》,现在也称为《易经》。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6115448.png]]
《经》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个卦画都有六个爻,爻分阴阳,阳性之爻简称为“九”,阴性之爻简称为“六”。卦爻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的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内容按六爻的顺序排列。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6115536.png]]
《传》
《传》共有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叫做 “十翼”,意思是:《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彖》是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的注释。
《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释,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和必读之篇,是“十翼”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也是古代第一部对《易经》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的全面系统的说明,它是《易经》的哲学纲领,阐发了许多《易经》经文中没有的思想。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象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序卦》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易经的基础
从源头上讲起,内容涉及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与六十四卦、天干地支等,这些内容是《易经》的基础。
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像,历来被认为是《易经》、阴阳五行乃至中华文明之源。太极、八卦、九星等术数学基本概念皆可追源至此。它被誉为“宇宙魔方”。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61444.png]]
河图与洛书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而排成八方,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象,就是洛书。
传说中,河图与洛书都是源自上古时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各时代的古籍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的图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太极
古人认为,太极是万物的本源,但在太极前还有无极。太极是有限的,无极是无限的。有限来自于无限,所以无极是比太极更原始终极的状态。
“太极”是什么意思?
太极也叫太初、太一,它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原始而无穷的混沌状态,也是阴阳相合的统一状态。极是运动不息的,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就会相对静止,静止则产生阴气。这样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至无穷。
太极之理涵盖万物。它在天上是天理,在地上是地理,在万物是物理,在医学是医理,在命运是命理,在人伦是伦理……无穷无尽,但其本质是“一”。
《老子》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可以形象地把太极比喻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二就是阴阳两仪。阴阳之间的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是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比如八卦中的乾坤,乾为阳,坤为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导致“二生三”;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就是“三生万物”。
人类作为万物中的一员,可以根据太极的演变规律倒推回去,了解万物的初始。
太极是万物的总根源,它是混沌而又能包含一切的。《说文解字》中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是天地、乾坤、刚柔、阴阳等一切相对事物的混合体,可以不断二分,化生万物。但无论经过多少次的二分,其分子永远是太极。所以朱熹说:“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阴阳学说的完美诠释:太极图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63302.png]]
> 阴阳的属性
阴阳理论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哲学、宗教、历法、中医、书法、文学、建筑、占卜等。对阴阳思想的最形象的图示就是北宋时出现的太极图。它以一条曲线将圆形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阳,黑者像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像两条鱼,俗称“阴阳鱼”。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72509.png|400]]
> 阴阳的关系
太极图是怎么形成的?
太极图是对阴阳学说的完美诠释。“太极”一词首见于《系辞》,但无图形。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
阴阳
《易经》中把对立统一的事物称为两仪,即阴阳。古人认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等关系。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在阴阳二气的推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五行这五种基本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与阴阳一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阴阳:古老的辩证法
两仪,是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和规律。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概括起来叫“阴阳”。代表阳的事物如:天、父、雄性、热、昼、表面、过去、破坏力、单数;代表阴的事物如:地、母、雌性、寒、夜、里面、未来、包容力、复数。对人来说,意志为阳,躯体为阴;理智为阳,欲望为阴。对社会来说,大众为阳,小我为阴;公益为阳,私利为阴……
阴阳虽是划分万物对立统一的依据,但对立的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任意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固定下来的。所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不能是“乾道成女,坤道成男”。
详细来说,事物的阴阳具有以下属性:
1.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2.相关性:阴阳属性不是孤立的,用阴阳分析的事物应该在同一范畴、层次或交点上。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理智为阳,欲望为阴;炙热为阳,寒冷为阴,而寒冷和理智之间不存在阴阳关系。
3.普遍性:阴阳属性不是特殊的,而是普遍的。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
4.变化性: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如:乐极生悲,悲极生乐。
5.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也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此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就是对相关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是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的,它们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
阴与阳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
1.交感相错: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
2.对立制约:阴与阳是对立、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抑制、约束的性质,表现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动态联系。
3.互根互用: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就没有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4.消长平衡:消意为减少,长意为增多。消长可分为四种情况: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长,阴阳皆消。“平衡”指阴阳的消长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而不易察觉。
5.相互转化: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的孰主孰次决定了事物的主要特性。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界限值,会导致转化,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就是质变。
中医学中的“阴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被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简单地说,阴指人体实质性的物质,如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等;阳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人体内若阳气偏旺,阴气就必然受损;相反,阴气过旺,阳气则受抑制。阳气旺盛会产生热证,阴气至极会产生寒证。寒到极点会生内热,热到极点也会生内寒。如《黄帝内经》中所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四象
阴阳两仪对立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阴生,阴极阳生,此消彼长,相互转化。根据阴阳的成分和程度的轻重,两仪又被分为四象: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
象,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天体的运行状态被称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被称为地象,春夏秋冬被称为四象,又叫四时。在《易经》中,卦和爻的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
在《易经》的本义中,四象特指“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少阴和少阳是事物的初始状态,较为稳定。少阳是阳性逐渐增加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少阴是阴性逐渐增加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太阳与太阴分别是阳极与阴极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状态,不稳定,即将产生变化,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也是常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74252.png]]
> 四象的变化
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之间的变化关系非常复杂。在图中,少阳和老阴看似一样,实则不同。在少阳时,阳占据主动、积极、上升的状态;而老阴时,阴占据上升状态。少阴和老阳的关系同理。
可一分为四的事物不都是《易经》中的“四象”。企图与“四象”挂钩的各种说法大都是把《易经》中高度抽象的规律细化、具体化。结果是可以立“一家之言”,却挂一漏万。
八卦
八卦源于古人对宇宙生成、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的认识。它们代表了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
八经卦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是有局限的,于是圣人设计出卦象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最后在下面加上文字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目的是用有限的卦对应无限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他们把世界总结为八种现象,分别由八个卦来表示,它们也叫经卦或单卦。
八经卦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它们像球一样,不停运转,代表了时间、空间。时空不停地运转,于是又有四个卦产生了:震卦代表雷,雷震动以后,有了气流,就是风;巽卦代表风,气流震动得太厉害,一摩擦又会产生电,这就是“雷风相薄”;卦艮卦代表高山陆地,兑卦代表海洋河流。
八卦分为两种: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揭示了宏观世界的规律,反映了宇宙、地球诞生初期的万物状态。后天八卦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具体状况。先天与后天在时间、空间上都有区分。先天指规律,后天指现象;先天为未成,后无为既成;尚未形成者可以改变,既成事实不可改变;未来可以改变,现实不可改变。
它们的五行属性、卦象属性相同,但也有各自的数字属性、方位属性等,如下图所示。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是伏羲氏观物取象而创作的。在实际应用中,要以后天八卦图为“用”。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74923.png]]
>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是周文王创制的。周文王在研究先天八卦的过程中发现它与实际有不符的地方,于是改变了方位,使其符合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他还在卦中增加了数字九,同时多出了中土的位置。后人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以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要素都以后天八卦图为依据。后天八卦图对应于洛书九宫图。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75030.png]]
>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表明的是万物在宇宙大环境中的运动变化,描述的是日、月、地三者之间联系规律,是以人、地作为中心来观察、描述宇宙的。后天八卦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 360 日,八卦各主 45 日,其转换点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每卦有三爻,八卦共二十四爻,即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八卦的属性和代表的意思
八卦的基本单位是爻,爻是记述阴阳变化的专用符号,它分为阴阳两类,阳爻“ ⚊”表示阳性的事物,阴爻“⚋ ”表示阴性的事物。
1.数字属性 先天八卦之数: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后天八卦之数:坎为一,坤为二,震为三,巽为四,中为五,乾为六,兑为七,艮为八,离为九。
2.阴阳属性 乾、坎、艮、震四卦为阳卦,其中乾为父,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卦中阴多阳少,阴从阳,所以为阳卦)。坤、兑、离、巽四卦为阴卦,其中坤为母,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兑、离、巽卦中阳多阴少,阳从阴,所以为阴卦)。
:: 此处,使用的是后天八卦的方位,后天以“用”。
3.方向属性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4.五行属性 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 水火不相容 - 坎离不容别的卦,独为水火。
5.旺衰属性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
八卦释义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27180405.png]]
宇宙的现象可总结出八种,分别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来表示。
重卦
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叠所成的卦叫纯卦,其卦名同单卦。历代学者对六十四卦有不同的阐发,六十四卦的排序也就有了很多种。
先后天六十四卦
八卦互相重叠可得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也有先后天之别:伏羲六十四卦属于先天六十四卦体系;而文王六十四卦、京房的八宫卦属于后天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有很多种排序图,古人以“伏羲六十四卦大横图”来说明六十四卦的成卦原理。
![[assets/1A941H59-0.jpg]]
> 伏羲六十四卦大横图
该图以右方乾卦开始,阳气向左方依次减弱,直到最右方的坤卦为阴气最盛,共六十四个卦象,排列规整,错落有致。如果以0表示阴爻,以1表示阳爻,则这幅“大横图”正好体现了现代数学的二进制原理。
六十四卦除了《周易》中起于“乾坤”终于“未济”的排序外,还有圆图排列,方阵排列,圆中布方的排列,以及八宫法的排列等。
先天八卦阐明的是天地变化的规律,因此由先天八卦演变而来的伏羲六十四卦也主要用于占筮世界的大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用于占筮国运的《皇极经世》,用的主要就是先天八卦。如果要占筮人事,推测一般事情的吉凶,则要用后天八卦。本书中的预测理论用到的就是后天八卦体系。
《易经》中的卦序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作了《卦名次序歌》,有助于我们记忆六十四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起于乾坤两卦,是在“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思想指导下排列的。其他六十二卦的次序是以卦象相错(i.e. 综卦)的方法排列的,如第三卦的“水雷屯”与第四卦的“山水蒙”两个卦象。此外,还有的卦按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规律排列,这在《序卦》中有详细的论述。如“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由于屯卦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期,所以排在第三位。“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万物开始生长时期,先必有个萌芽的阶段,所以屯卦后为蒙卦。
六十四卦方圆图
《易经》有很多图,其中最重要的一幅就是六十四卦方圆图。按照排列的原则不同,六十四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反映了事物的总体变化规律,后天六十四卦图则反映了事物变化的具体规律。常用的先天图又称“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简称“六十四卦方圆图”。它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变化之妙,蕴涵了天地方位的变化之理。该图包含了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河图、洛书等内容,以及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十二纲纪、二十八宿也暗藏其中,它几乎囊括了《易经》的所有内容。
![[assets/Pasted image 20230526102028.png]]
在方图中,西北至东南这条斜线被称为“子午线”,西南至东北这条斜线被称为“卯酉线”。方图从外向内由四层组成,每层沿子午线方向的对角两卦数字之和都是九,且卦象相反。一般认为,第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第二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第三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不相射”;第四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0409.png|400]]
在六十四卦方圆图中,方图代表地,为空间,由四个层次组成;圆图代表天,为时间,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
圆图的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从乾卦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
圆图是一个天体运行图,也可以说是八卦的“历法”,它精确地说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运行规律。此图按照伏羲六十四卦大横图的次序排列,左半圆从午位以乾卦开始,复卦结束,逆时针排列到子位;右半圆从午位以卦开始,坤卦结束,顺时针排列到子位。以八纯卦为间隔共分八宫,正好形成先天八卦方位图。“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易学大师陈抟极力推崇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认为《易经》只有这一张图。
后天六十四卦图有很多种,其中以文王创造的图为重点。文王的六十四卦卦序包含着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可以用来预测人事。有学者认为,其中还包含着殷周时代的历史。文王六十四卦有一张圆图,但不载于《周易》中,该图载于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中,“乾、坤、坎、离”四卦不计爻象。
八宫卦序
在古人对六十四卦的众多排序中,汉代京房的“八宫学说”独树一帜。八宫卦,又称“京房六十四卦”,与伏羲六十四卦、文王六十四卦都不同。它以八卦为八宫,八卦自身重复、逐爻变化而变出本宫的其他七卦。每宫八卦,八宫共六十四卦。这种排法属于后天八卦系统。依据八宫卦序可推知各爻的世爻和应爻,这是六爻预测的理论元素之一。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1702.png]]
> 八宫卦
八宫的各宫变化规律都相同,以乾宫为例来说明:六爻纯阳的乾卦,世爻在上九爻。其初爻变为阴爻后就便成了卦,因为初爻为变,所以卦的世爻为初爻,简称卦为“一世卦”,或“一世”。卦的二爻变为阴爻时,便形成了遁卦,因为此卦的变爻是根据卦变来的,变爻为二爻,所以世爻为二爻,简称“二世卦”,或“二世”。遁卦三爻变为阴爻时,便变成了否卦,其世爻为三爻,简称“三世卦”,或“三世”。变至四爻时,便变成了观卦,其世爻为四爻,简称“四世卦”,或“四世”。五爻及以下全是阴爻时便变成了剥卦,其世爻为五爻,简称“五世卦”,或“五世”。接下来若再往上变就成了坤卦,不属于乾宫了。所以接下来返回而变第四爻,变成了晋卦。此时并没有变完,晋卦就好像正走在回家的途中一样,所以又叫“游魂卦”,此卦四爻为世爻。晋卦继续往回变第三爻,变成了大有卦,其世爻为三爻。至此已经变到了乾宫的结尾,大有卦也称“归魂卦”。其他七宫的变化规律同理。这样,变化每宫首卦的初爻至五爻,再返变四爻,最后变三爻,就形成了京氏六十四卦的卦序。明白此规律后,熟记卦在各宫的排列顺序便可推算出每一卦的几爻为世爻,与世爻上隔两位的为应爻。世爻与应爻是断卦的重要因素,在后面的篇章中将介绍它们在六爻预测中的作用。
其中四种卦较为特殊,六冲卦多为不吉,六合卦多为吉,游魂卦和归魂卦在预测疾病时多为不吉,且游魂比归魂更凶。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1746.png]]
> 四种较特殊的卦
再言 六十四卦方圆图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际上就是先天六十四卦卦序。古人以六十四卦卦序反映一年的阴、阳二气变化。冬至一阳来,夏至一阴至。先天六十四卦主要反映事物总体的变化规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1250.png]]
此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圆图为天为时间,方图为地为空间。事物总是由阴(坤)到阳(乾),由阳(乾)到阴(坤)周而复始地变化。事物的阴阳既对立(在圆图中以上下示之)又统一(统一在一圆内)。
十二消息卦
在六十四卦中,有十二个卦较为特殊,人们称为“十二消息卦”,它们的卦爻变化完美地体现了阴阳消长的规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1522.png]]
此图简明地画出了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并且与六十四卦对应起来。自复卦一阳生,至乾卦达到极盛而生出阴性,阴性又至坤卦达到极盛。
十二消息卦是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分别依次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1619.png]]
五行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学说”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学说”就是原始的系统循环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争议颇多。第一种观点认为:五行说是古人自发的观念,并无确切的创始人,春秋时期以前就有朴素的五元素说。第二种观点认为:五行说出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该书以五行配五脏,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详尽的记载。第三种观点认为:孟子创造了五行学说。《荀子》里记载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现代学者范文澜认为:“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年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年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年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了五行学说,成为阴阳五行家。”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宇宙万物。它们各有不同的属性,分别对应太阳系的五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以及人间的五德:义、仁、智、礼、信。古人认为,这五类事物在天、地、人之间形成映射关系,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之物,以及人的“仁”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等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五行具有哪些属性和特性?
五行作为五种符号,代表可以划分为五类的事物状态。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但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具有更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1.金的特性:金主义,其性刚,其质烈。具有清洁、肃杀、收敛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金。金曰“从革”,从为顺从、服从,是金的“柔和”特性的体现;革为变革、改革,是金的“刚强”之性的表达。
2.木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质和。具有生长升发、条达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木。木曰“曲直”,曲为屈,直为伸,所以木有能屈能伸的特征,伸则舒其条达之性,屈则还其柔和之质。木可纳水土之气,树木的主干挺直向上生长,树枝曲折向外舒展,生长繁茂,随风招摇。
3.水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聪,其质善。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的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水。水曰“润下”,润为湿润,下为向下,所以水具有滋润寒凉、性质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
4.火的特性:火主礼,其性急,其质恭。具有温热、升腾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火。火曰“炎上”,炎为热,上为向上。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飘浮于上,光热四散于外,所以火有发热、向上的性质,有驱寒保温之功,锻炼金属之能。
5.土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质厚。具有承载、生化、受纳性质的事物,均可归属于土。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有播种庄稼、收获五谷、生长万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所以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
五行和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星有什么关系?
易经源自于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为上古时期的星象图。因此易经中的公理性知识也源自于星象,比如五行学说。古人认为,宇宙万物虽各有不同的属性,但都可纳入五大类,并分别对应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星。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2226.png|400]]
古人认为,这五类事物在天、地、人之间形成映射关系,比如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之物,以及人的“仁”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五行怎么对万物进行划分归类?
将万物进行类比,便都可以纳入五行的范畴,其方法有两种:
一、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某物与木的特性相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似,则归属于火等。如果配属五脏,则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排泄而归属于水。
二、推演法。如果某一事物被归属于某种五行,那么与此物相连的、可划为一个系统之内的其他事物也应被归入这种五行。如肝主筋、肝开窍于目,而肝属木,所以“筋”和“目”也属木;同理,心属火,则“脉”和“舌”也属于火;脾属土,则“肉”和“口”也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也属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也属水。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2530.png|400]]
根据归类法,绿色、东方、春季、巽卦、鸡、树、风、肝脏都属于“木”的范畴;根据推演法,肝脏主怒,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所以怒、爪、目、胆也都属“木”。
五行相生相克之间的意义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然而,五行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循环运动和动态平衡,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一种是反常情况下的“胜复”。
制即制约,化即生化。“制化”指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生克而产生的调节作用。比如:
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使木不亢不衰,从而滋养生化火。
火能克金,但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使火不亢不衰,从而滋养生化土。
土能克水,但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使土不亢不衰,从而滋养生化金。
金能克木,但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使金不亢不衰,从而滋养生化水。
水能克火,但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使水不亢不衰,从而滋养生化木。
五行的引申意义
五行作为五种符号,代表可以划分为五类的事物状态。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但实际上已远远超越了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具有更广泛而普遍的意义。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2941.png]]
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相生相克的过程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时,事物自身会通过相生相克的调节而重新出现平衡。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五行的胜复
“胜复”指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胜复调节可使一时偏盛或偏衰的五行由不平衡而恢复平衡。
“胜”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而导致对自己所克之行的过度克制。胜气一旦出现,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胜气重,则复气重。胜气轻,则复气轻。所以《素问》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3141.png|500]]
例如,火气太过,则过分克金,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偏胜而加剧制土,土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水便越发旺盛,而把太过的火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
反之,如果火不足则不能克金,引发金偏盛,金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法制土,这将引起土盛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得到恢复,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3317.png|500]]
如果只有“胜”而没有“复”,即五行之中的一行太过而没有另一行制约时,则系统的和谐关系就被破坏,导致紊乱。生多为克、泄多为克、相乘、相侮都是五行关系走极端的情况,相似于四象中的老阴和老阳。五行的生与克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没有生,则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则没有在协调稳定下的变化。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协调平衡,事物才能生化不息。
阴阳五行观的发展
“阴阳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后来逐渐消失了。因为他们的学说被充分融入易学、儒学、道学、医学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入,使得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举足轻重。
在易学史上,邹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提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即阴阳五行的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一种哲学。邹衍“深观阴阳消息”,以阴阳、五行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此讨论极小至无限大的空间,以及从天地生成到现在的时间。他在讨论空间时说:“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在讨论时间时说:“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成书于战国的《吕氏春秋》将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十二纪》中描述了一年五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之所行”律令。
至秦汉,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成为统摄万物的哲学体系。西汉时,阴阳五行学说逐渐被世人所公认,其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们分别代表“道”和“儒”两大学派,占据着不同学术领域,但又互通、互补、互融。道、儒在发展中给易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儒学、道学、易学的融通共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盛。
五行与“天地人”的关系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3601.png]]
易经的结构
《易经》的核心理论,也就是对卦和爻的分析。本类目是《易经》原文的重点。
六爻
爻分为阴爻和阳爻,它们是组成卦象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卦象的交错变化。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寓意。
什么是“爻”
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爻又可以解释为“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
爻有两种,即阳爻和阴爻,阳爻以“⚊”表示,阴爻以“⚋”表示。阴阳二爻象征由太极衍生的阴阳两仪。两个爻组合在一起,即象征两仪和合产生的四象。三个爻组合,即可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事物形态。八卦两两组合,即构成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六爻法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的。“爻”这一个字代表六十四卦中的三百八十四爻,并以此穷尽天下万物之象。
对于每一卦来说,卦爻应从下往上数,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古人以“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因此又把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把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这样,通过爻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其阴阳性质。如火地晋卦,从下到上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由此可知,晋卦只有四爻和上爻是阳爻,其余都是阴爻。
“天地人”三才
此外,古人还将六爻分成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六爻为天,这三部分合为“天、地、人”三才。天之道说的是阴和阳,地之道说的是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这样,在六爻之中,就包含了天、地、人的万物万象。
不同数量的爻的组合
不同数量的爻组合在一起会得到不同的“象”:两个爻组合在一起构成四象;三个爻组合在一起构成八卦;六个爻组合在一起构成六十四卦。实际上,卦爻的数量并不固定,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爻的卦,但由于太过复杂,其实用性较差。
爻位:将事物划分为六个层级
一个六爻卦中,不同的爻位表示不同状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也可以表示系统中的不同层次或事物的不同阶段。但其前提是可以将这些事物分成六等份。在一卦中,从初爻到上爻,对应于事物的产生-发展-成长-壮大-成功-衰败的全过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4400.png]]
> 事物变化的六个阶段
上爻为变之“终”:代表事物发展到最终阶段,已经回到最后的归宿。
五爻为变之“成”:代表事物发展到成功完满的阶段,但也快结束了。
四爻为变之“动”:代表事物有了大转变,可以展开决定性的大动作。
三爻为变之“通”:代表事物进入顺畅的阶段,脉络清楚,可以行动。
二爻为变之“显”:代表事物有了明显的变化,能与其他事物区分开。
初爻为变之“始”:代表事物产生的起始阶段,此时难以判断其未来。
:: 原来‘四世三公’的‘三公’是从这里来的啊~
乾卦卦辞中的事物阶段
乾卦六个爻的爻辞说明了不同爻位的普遍状况,突出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阶段。下面就以乾卦爻辞为例,说明人的一生与不同爻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5217.png]]
卦爻的这六个阶段也反映出“中庸”的道理: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可过头,也不要不及。其中的“度”是最难把握的,稍有偏差就会带来忧患,所以《易经》的经文中充满了忧患意识。
六个爻分为三类
一卦六爻可以按照位置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处在卦象中间的两个爻,即三爻和四爻。作为整个卦象的“中央”,它们反映了事物的核心与本质。如同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
第二类是处在“中位”的卦爻,即二爻和五爻。作为上面三个爻和下面三个爻的核心,它们占据着最吉的位置。如同社会中得心应手、八面玲珑的两个阶层。
第三类是最下面和最上面的“本末”之爻,即初爻和上爻。它们是事物萌芽和消亡的阶段,力量较弱,重要性较低。如同社会中“老”“幼”两种弱势群体。
此外,古人认为:五爻、上爻可以表示天或天上的事物;初爻、二爻可以表示地或地下的事物;三爻、四爻可以表示人类及其周围的事物。易卦系统把“天地人”统一在一起来表述,是对整个宇宙进行的整体而统一的概括。
后面将要介绍“互卦”的概念,其中,三、四两爻的阴阳搭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次连续的“四爻连互”后,最后形成的卦只有四种可能:乾为天卦,坤为地卦,水火既济卦,火水未济卦。六十四卦的排序正是以乾、坤两卦开始,以既济、未济两卦结束。
爻位的属性:难知、誉、凶、惧、功、易知
爻位不同,反映事物的基本状态也不同,如同《易传》中所说:“其初难知,其上易知” “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功”。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05550.png]]
> 六爻——事物的六种属性
初爻难知 - 古人对初爻的评价是:“其初难知”“初爻多朦”。“初”指“初爻”,初爻表示事物处于刚刚产生的时候,它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能不能发展,都难以预料。因此,《易经》中的初爻爻辞大都是含糊、不太被肯定的词句。就如同一个孩子刚生下来,他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有无限的可能性,不适合在此时对他的人生做评判和推断。
二爻多誉 - 二爻和四爻都是阴爻的位置,但位置不同导致一个多誉,一个多惧。二爻处在内卦(下面三个爻组成的卦)的中间,居于核心地位,它还与五爻相应,相当于有后台支持,所以多誉。在古代,二爻相当于贵族的“门客”,这些人很得上层及当权人物的赏识。他们几乎什么都会,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术数……什么问题都能处理。二爻与五爻相应,说明“士大夫”可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他们的工作因此而得心应手。他们除了为主人出谋划策、平定祸乱外,还有时间陶冶情操,玩弄琴棋书画,活得不亦乐乎。所以说“二爻多誉”。
三爻多凶 - 三爻和五爻都是阳爻的位置,但一个多凶,一个多功,因为它们在卦中的贵贱位置不同。三爻是内卦的最上位。对于内卦来说,三爻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最终阶段,已经穷途末路。三爻与上爻相应,希望得到上爻的支持,但上爻是外卦(上面三个爻组成的卦)的最上面的一个爻,也代表事物发展到了穷途末路的状态,自身难保而无力支援三爻,而且两个弱者在一起反而会带来更多凶险。此时的三爻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所以说“三爻多凶”。如果三爻是阳爻,凶险略小,如果是阴爻,不利的情况可能更重。
三爻和五爻的位置应当由阳爻占据,这如同“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一样。如果被阴爻占据,则相当于“男卑女尊”,如同武则天、慈禧太后掌握朝政大权。
四爻多惧 - 四爻不仅不处在核心的“中位”,而且贴近至尊的五爻君王,伴君如伴虎,所以多惧。四爻与初爻相应,初爻在内卦的最下位,表示事物刚刚产生,非常脆弱。四爻是外卦的最下位,是外卦的萌芽阶段,同样脆弱。两个弱者虽然在位置上相应,也都有上进的想法,但难下决心,既不甘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周围环境又限制重重,难以自主。
四爻靠近君王之位,处在“承”五爻的位置上,要烘托、支持君王。君王在其头顶,直接指挥他。他终日看人眼色行事,谨小慎微、提心吊胆。因为与君王太近,君王可以觉察到他的一切言行,一不留神就犯了欺君之罪。此外,四爻不仅要衬托五爻,还要压制三爻。稍有差错,五爻怪罪下来,三爻挤对上来,说斩就斩,斩完也不知道为什么斩的。如果四爻与五爻的阴阳属性相反,异性相吸,情况可以相对缓和,如果同为阴性或阳性,则如履薄冰。
五爻多功 - 五爻得外卦的核心位置,是君王、至尊之位。在一个六爻卦中,五爻是最吉的位置。因此人们也把皇帝称为“九五之尊”,这里的“九”是指阳爻,“五”是指五爻的爻位。五爻与二爻相应,二爻处在内卦的核心位置,五爻与这样的爻相应,自然为吉。如果五爻是阳爻,二爻是阴爻,它们阴阳相应,就更吉。此外,五爻又“据”在四爻阴位上,有支撑者,其所处环境就更好。所以《易经》中的五爻爻辞大多是比较好的。
上爻易知 - 上爻可代表宗庙、祖宗、太上皇等。它们没有力量直接影响事物,但它们有种无形的凝聚力。《易传》中说:“其上易知”,“上”就是指上爻。事物到了最终状态时,发展的全过程及结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盖棺定论。因此,代表事情结尾的上爻爻辞大都非常肯定。
六爻反映了事物从小到大、从始到终的完整发展过程。在一卦中,下层的卦爻代表事物的根本、基础、原动力;上层的卦爻代表事物的结尾、走向消亡的阶段。所以,要想知道事物是从哪里发展来的,要由上往下看,从卦的上爻向初爻的方向寻找;要想知道事物将发展到哪儿,要由下往上看,从卦的初爻向上爻方向寻找。这两个方向代表两种不同的发展过程:一种是由里向外,代表事物的“顺向成长”;另一种是由外向里,可以对事物“追根溯源”。两者反映出的规律相同,但分析思路相反。
六爻中的“中庸之道”
可以把初爻看做事物的产生阶段,二、三、四、五爻看成变化阶段,上爻看成消亡阶段;也可以把三爻、四爻看成事物的核心和发展的开始,所以压力重重;它们分别向上下变化,二爻和五爻是发展的中间阶段,不偏不倚而为吉;初爻和上爻是消亡阶段,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当位
判断吉凶的基本前提
爻和爻位都有阴阳之分,阳爻应在阳性的位置上,阴爻应在阴性的位置上。这就是《易经》中的“当位”的含义。
当位与不当位
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三、五爻的爻位为“阳位”,表示阳性、刚性事物该处的位置;二、四、六爻的爻位为“阴位”,表示阴性、柔性事物该处的位置。如果阳爻处在一、三、五的爻位上,或阴爻处在二、四、六的爻位上,被称为“得位”“得正”“当位”等,为吉、正确、应该、合理等意思。如果二、四、六这些阴爻应在的位置被阳爻占据,或一、三、五这些阳爻应在的位置被阴爻占据,就被称为“不当位”“不得正”“失位”“失正”等,为不吉、不应该、不正当、不合理等意思。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0411.png|300]]
> 火风鼎各爻的当位与失位
如火水未济卦,所有阳爻都处在阴位上,所有阴爻都处在阳位上,六个爻都“失位”。因此其卦辞指出:事物都处在不应该在的位置上,干了自己不应该干的事。由于无法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事情处于不和谐的“未济”状态。
“当位”与“失位”是判断卦爻吉凶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不能说“当位”必然吉,“失位”必然凶。
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
“当位”的概念对于职业来说,相当于人们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各处其位,各得其所。不论工作高低贵贱,都有敬业精神。不管偏好如何,都知道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事情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以及如何面对变化。同时也要知道别人处在什么位置上,以及为何处在那种位置。反之,如果适合当教师的人把心思放在如何成为厨师上;适合当领导的人把心思放在研发网络游戏中;适合当会计的人却琢磨航天飞机如何升空……如果人们都干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或三心二意、左顾右盼、玩忽职守,或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则效率低下、人心不定、社会不稳。
“当位”与“失位”的概念虽然宣传了封建等级秩序的观念,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承
承:阴爻对阳爻的支撑与帮助
“承”是烘托、支撑、承上启下之意。如同天在上、地在下;阳在上、阴在下。古人认为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在一个六爻卦中,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且阴爻在阳爻之下,就称此阴爻“承”此阳爻。在下的阴爻帮助、支持、支撑在上的阳爻,这是有利的。如同一个君王需要众多的臣属、群众支持一样,没有群众支持便无法站得稳。成语“承上启下”中的“承上”就来源于《易经》中这个“承”的概念。
汉朝以前的著作分析卦爻辞时,较多见“承”的概念。借助这样的“爻位之象”,用很简单的语言就可以把卦爻的关系、内涵及状态表示出来。比如仅凭“初承二”三个字,就可知初爻是阴爻,二爻是阳爻,而且二者都“失位”。尽管如此,阴爻对上面的阳爻仍起着支持、帮助、支撑、烘托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0745.png]]
如图所示,“承”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一个阴爻对一个阳爻的“承” - 一个六爻卦中,如果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紧贴其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如火水未济卦。九二爻在上,初六爻在其下。初六爻对九二爻来说可称“承”,简称为“初承二”。此外,六三爻还承九四爻,简称为“三承四”;六五爻承上九爻,简称“五承上”。
一个阴爻对几个阳爻的“承” - 一个六爻卦中,如果一个阴爻在下,接连几个阳爻紧贴其上,则下面的这个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都可称为“承”。如天风姤卦,卦中只有初六爻是阴爻,所以初六爻对它上面的五个阳爻来说都可称为“承”,即初承二、初承三、初承四、初承五、初承上。
几个阴爻对一个阳爻的“承” - 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紧贴其下。则下面的这几个阴爻对上面的阳爻来说都可称为“承”。如地山谦卦,九三爻是阳爻。初六爻及六二爻都是阴爻,并且都在九三爻之下。初六爻和六二爻对于九三爻来说都可称“承”,简称初承三、二承三。
乘
乘:阳爻对阴爻的压制与占据
“乘”即乘虚而入,占据到对方的上面去。“乘”与“承”的意思相反,但两者都是阴爻对阳爻来说的。如果说“承”是支持,那么“乘”就是压制。成语“乘人之危”中的“乘”字就来源于《易经》中这个“乘”的概念。
在一个六爻卦中,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且阳爻在阴爻之下,就称此阴爻“乘”此阳爻。“乘”如同臣属命令君王、小人压制君子,这被古人视为不正当的现象。阴性事物应该在下,阳性事物应该在上。如同乾天在上、坤地在下一样,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如果表示天的阳爻在表示地的阴爻之下,便是本末倒置。如同小人骑到了君子之上,或臣下骑到了君主之上。这被认为是不吉利、不顺利的状况。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1258.png]]
如图所示,“承”有三种情况,而“乘”只有两种情况。
一个阴爻对一个阳爻的“乘” - 一个六爻卦中,如果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其下,则此阴爻对于下面的阳爻称为“乘”。如在水地比卦中,上六爻对九五爻就称为“乘”,简称“上乘五”。这两个爻虽然阴阳性质相反,可是它们都“当位”,这使不吉的状况有所改善。
几个阴爻对一个阳爻的“乘” - 一个六爻卦中,接连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上面,这几个阴爻对这个阳爻都可称“乘”。如地山谦卦,六四、六五、上六爻都在九三爻的上面。这三个阴爻对九三爻来说都为“乘”,简称为四乘三、五乘三、上乘三。它们都乘九三爻之危,占据其上的位置,欺压它。对于九三爻来说,这是很被动的局面。
可以做个比喻,“乘”相当于俗话说的“小二管大王”,大王的级别本来比小二高,应该是小二接受大王的管制。但小二的父亲是大王的顶头上司,或大王有一些把柄落在小二的手上,所以,大王也不能不把小二放在心上,这使得大王在行为上会显得很被动。
一个阴爻对几个阳爻不为“乘” - 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阴爻在几个接连的阳爻上面,这个阴爻对这几个阳爻不可称为“乘”。如泽天夬卦,上六爻对下面几个阳爻的关系不以“乘”论。可见,“乘”和“承”不同,“承”有三种情况,而“乘”只有两种。
据
据:从相反的角度看“承”,阳爻对阴爻的压制
“据”有占据、压制、居高临下等含义。同样都是阳爻位于阴爻之上,“承”是阴爻对于阳爻来说的,而“据”则是阳爻对于阴爻来说的。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1740.png]]
如雷地豫卦,只有九四爻是阳爻,它又在卦中偏上的位置,它对其余五个阴爻都可称“据”。所以,豫卦九四爻的爻辞是“据有五阴”。此外,初爻到三爻组成的坤卦也有顺从之意,所以卦辞中还有“坤以众顺”之辞。九四爻在众多的阴爻包围中,象征受到众人拥戴维护。众人主动承担各种负担,齐心合力将事情完成,事情当然顺利。但这也把九四爻惯坏了,它会由此养成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习惯,厌恶艰苦朴素。这样的人一般适合做公关性质的工作,而不适合埋头苦干。
“据”与其他的卦爻性质合在一起,可以有更多的推断。如山水蒙卦,上爻与二爻是阳爻,其余都是阴爻,所以可以称二爻“应五据初”:二爻与五爻“阴阳”相应,所以叫“应五”,二爻在初爻之上,所以叫“据初”。再如火雷噬嗑卦,其上爻爻辞“据五应三”,因为上爻阳爻在五爻阴爻之上,所以上爻对五爻可以称“据”,简称“上据五”或“据五”;上爻阳爻与三爻阴爻“阴阳”相应,简称“应三”,统称为“据五应三”。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2322.png]]
前面介绍的“承”与“乘”都是阴爻对阳爻来说的,而“据”是阳爻对阴爻来说的。“据”有占据、压制、居高临下等含义。如果某阴爻“承”某阳爻,也可以说此阳爻“据”此阴爻。
比
相邻卦爻的关系
在一个六爻卦中,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接近关系称之为“比”。就如同两个朋友在一起“肩并肩”地前行一样,容易产生摩擦或互助。
比为对比、比较、亲近之意。只有类似、有共性的事物才可以比较。所以,人可以和人比身高,但不能和茶杯比。在卦象中,只有相邻两爻才可以“比”,而相隔的两爻一般不以“比”来看待,因为相隔遥远而难以了解、理解、沟通、比较。在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都要通过分析它左邻右舍的配合来决定。从卦爻的“比”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出邻近的组织或个人的配合关系。
“比”的原则
“比”的原则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一个阳爻与一个阴爻会“异性相吸”,所以容易接近与亲近,这种“比”叫“亲比”;而两个阳爻或两个阴爻则会“同性相斥”,不容易接近与亲近,难以融洽相处,如同两个人不团结,常吵嘴打架,或互相排挤,这种“比”叫“敌比”。
如在鼎卦中,九四爻与六五爻、上九爻与六五爻、初六爻与九二爻之间,是异性相吸的“亲比”关系;而九三爻与九四爻、九二爻与九三爻之间,是同性相斥的“敌比”。
最重要的“比”
一卦六爻中,共有五对“比”的关系,其中只有一组“比”最重要,即四爻与五爻的“比”。五爻是君王之爻,是一卦中最重要的爻。因此它的“比”的关系比其他爻的“比”更重要。可以和它相比之爻为上爻和四爻,而上爻象征处于虚位的事物,如太上皇、宗庙、祖宗等,已经退居幕后,虽然还有资格和影响力,但已经没有实权。所以四爻与它的“比”最重要。从现实中来看也是如此,处于四爻的人物与五爻的人物的关系配合好了,对大局最为有利。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3131.png]]
在不同的机构或群体中,通过卦爻的“比”可以看出相邻单位、部门和人员之间的配合关系。无论是集团之间的大体情况,还是个人之间的细小关系,都可以通过卦爻的“亲比”与“敌比”来分析。
应
相隔两位之爻的响应
“应”是相应、相互呼应、支援、观望之意。在一个六爻卦中,相隔两爻的两个爻之间都有相互呼应的关系,这被称为“应”。
在一卦中,初爻与四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下位;二爻与五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中位;三爻与上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上位。由于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它们互相间有很多共性,能有共同的感受和体会,可以相互理解、照顾、呼应,这种关系称之为“应”。
应的原则一: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与“比”相同,应也符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在相应的两个爻中,如果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为“阴阳相应”或“得应”,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应”,就像一方的观点或行为与另一方能一拍即合、相互呼应、心有灵犀、引起共鸣。如果相应的两爻都是阴爻或阳爻,则“同性相斥”,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应”,被称为“敌应”或“不应”。如果二爻与五爻的阴阳性质相反,则两者既“得中”又“得应”,大吉。
应的原则二:物以稀为贵
应还有一个原则:“物以稀为贵”。如果卦中阴阳爻数量不等,哪种爻的数量少就以哪种爻为主。
如风天小畜卦,六四爻是阴爻,其余五个阳爻都与六四爻相应,是众阳应一阴的状况。如果女性占得此卦,有身边男人众多之象。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3545.png|150]]
再如火天大有卦,六五爻的卦辞为“柔得尊位,大中,上下应之”。六五爻处在君王之尊位,所以叫“柔得尊位”;“大中”指六五爻在外卦中间的核心位置;“上下应之”指除了六五爻与九二爻阴阳相应以外,所有的阳爻都与六五爻相应,即“五阳应一阴”。这对六五爻非常有利。
“世应”关系
在京房的六爻预测理论中,“应”的关系被发挥为“世应”关系。卦中的主体爻叫世爻,与它相应的另一个爻叫应爻。“世应”爻之间永远相隔两个爻的位置。事物的本源、主体通过世爻来表达,与它相对应、呼应的客体用应爻来表达。
应:与“比”类似的关系
“比”是相邻的两个爻的关系,“应”则是相隔两爻的两个爻的关系,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符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
中
内外卦的两个吉位
在一个六爻卦中,二爻与五爻可以视为阴阳两种事物的核心。不论阳爻或阴爻,只要处在二爻或五爻的位置就叫“得中”“处中”“中位”等。
“中位”的概念《易传》中认为,“二爻多誉”、“五爻多功”,所以二爻和五爻的爻辞大都比较好。因为二爻在内卦的中间,是内卦的核心;五爻在外卦的中间,是外卦的核心。五爻的位置被称做君位、至尊之位。如果五爻是阳爻,又与内卦的核心(二爻)阴阳相应,就是既“得中”“得正”,又“得应”的大好状态,这在《易经》中被称为“大中”。蒋介石字中正,他的“中”“正”两字就取自《易经》中五爻处“尊位”之意。
阳爻处在一、三、五爻的位置上为吉,如果处在二爻位上为“失位”,不吉。但因为它占据了“中位”,可以遇难成祥。比如地水师卦,二爻为阳爻,这是不正当的。但二爻为“中位”,又与六五爻呈阴阳相应之势,能获得高层的有力支持,可以逢凶化吉。
“阳得中”和“阴得中”
分析卦爻时应先看卦爻是“阳得中”还是“阴得中”。如果二爻为阴爻、五爻为阳爻,这是最吉的情况。
如果阳爻在四爻或上爻位置上,或阴爻在初爻或三爻位置上,都为“不得中”又“失位”,为不吉。但这种判断只是初级的判断,吉有最吉、吉、小吉之分;凶有最凶、凶、小凶之分。不同程度的吉凶要靠卦爻的位置和变化来综合分析。
比如鼎卦,唯一的“当位”者是九三爻,它是阳爻,又处在阳位上。除九三爻外,其他所有爻都“失位”。二爻和五爻虽为中位,但二爻为阳爻得中位;五爻为阴爻得中位。此外,初六爻与九四爻相应;九二爻与六五爻相应,它们都是阴阳相应,为相互吸引的相应;而九三爻与上九爻都是阳爻,它们的应是同性相斥的“敌应”,是相互排斥的“应”。
二爻和五爻:内外卦的核心
二爻和五爻是卦的“中位”,它们分别为内外卦的核心,所以《易经》中的二爻和五爻的爻辞大都比较好。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4703.png|210]]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4722.png|200]]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4736.png|200]]
是否“得中”只是判断卦爻吉凶的一个角度,要想全面判断一卦六爻的吉凶,要把前面介绍的所有概念糅合到一起,相互参考,下面以鼎卦为例来综合分析卦爻。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4829.png]]
鼎卦中,唯一的“当位”者是九三爻,此外所有爻都“失位”。在二爻和五爻中,二爻为阳爻得中位;五爻为阴爻得中位。初六爻与九四爻相应;九二爻与六五爻相应,它们都是阴阳相应,为相互吸引的相应;九三爻与上九爻都是阳爻,是同性的应,为相互排斥的“敌应”。
:: 好嘛,也没说具体怎么样……
五爻:阳爻的至尊
如果在一、三、五爻的位置上都是阳爻,那么一爻不如三爻的位置更好,三爻不如五爻的位置更好,即阳爻越靠近五爻越好。因为五爻是君王尊位,它是一、三、五数中最大的一个阳数,是阳气最充盛的位置,既“多功”又“得中”,还与下卦的核心——二爻相应,所以是六个爻位中最好的。
二爻:阴爻的至吉
“阴”性事物的吉凶与“阳”性事物是相反的。阳象征天、活力及能量,以升发扩大为吉,越向上越好;而阴象征地、收敛及聚拢,以沉降凝聚为吉,越向下越好。所以,卦中阴爻离二爻越近越好,二、四、六爻以二爻最吉,四爻次吉,六爻最凶。
事物的发散和聚集
可以把阳爻比喻为清气,以向上升为运动趋势;阴爻为浊气,以向下降为运动趋势。那么阴气由外向内、由上而下、向凝聚的方向发展则吉,在卦中表现为阴爻由外卦向内卦发展;阳气由内向外、由下而上、向发散的方向发展则吉,在卦中表现为由内卦向外卦发展。
阴阳爻的这种反向的运动趋势与“宇宙大爆炸”及“黑洞”“白洞”的理论相似。爆炸初始,混沌的宇宙呈现扩展的“阳性”状态。随着阳性事物的不断扩大旋转,形成了星系、恒星。恒星继续旋转压缩,会把较轻的粒子抛出,形成中子星。中子星再旋转,将较轻的粒子抛出,形成了“阴性”的黑洞。黑洞有极强的吸引力、凝聚力,任何物质能量都会被吸进去。吸得越多,能量越充足,但积蓄到一定的程度时,又会产生能量的释放,重新转化成扩展的“阳性”状态,即白洞。
在黑洞与白洞的属性中,黑洞的“收缩”性相似于阴爻的下降趋势,白洞的“释放”性相似于阳爻的上升趋势。
爻位吉凶与阴阳爻的性质
在一卦中,五爻是阳气最充盛的位置,二爻是阴气最充盛的位置,所以二爻与五爻是卦中的大吉之位。阴阳的吉凶位置取决于阴阳之气的运动趋势,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与白洞。
影响爻位吉凶的因素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5453.png]]
阴阳之气的运动趋势
阳爻越靠近五爻越好,阴爻越靠近二爻越好。这种性质是由阴阳爻的运动趋势决定的。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5610.png]]
阳爻如同清气,以向上升为运动趋势;阴爻如同浊气,以向下降为运动趋势。物理学中,黑洞的“收缩”性相似于阴爻的下降趋势,白洞的“释放”性相似于阳爻的上升趋势。
象形
根据卦形寻找可类比的事物
某些事物的结构、形象可以用来比喻六十四卦中的卦象,这种比喻称之为“象形”。
六十四卦中,有很多卦的卦名都是根据“象形”的规律起出来的,卦辞爻辞中也有很多词句与“象形”的含义有关。这种象形的比喻一方面有助于后人记住其卦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其卦辞。下面举三个卦的例子说明“象形”的含义。
鼎卦之象
鼎是青铜器时代最重要的器种之一,它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烹煮和盛贮肉类。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为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但后来,鼎逐渐退出了炊具的位置,而演变为国家重器、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这种传统从夏朝、商朝、周朝直至秦汉,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期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5834.png]]
在《易经》中,火风“鼎”卦的卦象结构就与鼎的象形结构相对应。鼎卦初爻是阴爻,与鼎的脚相对应,它上面的三个阳爻象征鼎身的大肚子。鼎身上面是鼎口,这与三至五爻的兑卦的卦意(兑为口)相合。鼎卦五爻象征鼎的两个提耳,这与四至上爻的离卦的卦意相合。
两种吃的卦象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5910.png]]
山雷颐卦象征嘴和吃。卦中只有两个阳爻,分别在最上面和最下面,象征嘴唇,中间的四个阴爻象征牙齿。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15925.png]]
而火雷噬嗑卦象征的也是吃的形象,两卦的不同在于:噬嗑卦的四爻是阳爻,象征吃东西时被食物到了牙齿,还没有咽下去,要继续吃就必须把食物咬碎,因此会发出声音,并带来一定的危险。噬嗑卦中,三至五爻为坎卦,坎代表险陷、危险的事物。而二至四爻为艮卦,代表山,有阻止之意。有石头那么硬的东西在口中阻止下咽,要小心,慢慢吃才安全。
吉凶断语
《易经》的结构及作者
上分《经部》和《传部》两部分。《经部》依照文王六十四卦卦序对六十四卦进行一一解读,其中《上经》收录三十卦,《下经》收录三十四卦。每卦都包含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等内容。一般认为,《经部》成书于西周初期,而《传部》则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作品。
《易经》是几代人的集体创作。《经部》是《易经》最早形成的部分,一般认为,六十四卦的卦画由伏羲推演而来,周文王作卦辞,即对卦象整体的吉凶解释,并确定了《易经》以“乾”为第一卦;后来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又进一步对每卦六爻进行分析,创制了“爻辞”。《经部》的卦辞和爻辞都非常简单精练,但往往让后人不知所云。
《经部》的内容包括各卦的卦象、卦名,以及对卦名的解释。如“乾为天,乾上乾下”,点明了乾卦的属性和卦象。随后的简单精练的卦辞是对这一卦总体吉凶的判断。如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在卦辞之后是与该卦相应的“彖辞”和“象辞”。“彖辞”和“象辞”之后是六爻的爻辞。每卦的六爻象征不同的事物,也代表不同的吉凶。卦辞和爻辞是《易经》的精华,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
《易经》经文的作者
从《易经》各卦卦象的确定到卦辞、爻辞、文言等文字内容的完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易经》是几代人的集体创作,是古代先贤共同的智慧结晶。
一般认为,六十四卦的卦画由伏羲推演而来,卦辞由周文王所作,即对整体卦象的吉凶解释。后来周文王之子周公又进一步对各卦六爻进行分析,创制了“爻辞”。下面以乾卦为例来说明。
一般认为,“象”“彖”和“文言”是孔子所作,但附于《传部》内。东汉的郑玄将“象”和“彖”与六十四卦经文合在一起,并列于每卦爻辞之后。魏晋时期的王弼将“文言”拆开,附于“乾”“坤”两卦之后,直至今日。
总断卦辞的符号: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四字是《易经》卦辞的总断符号,是最基本的占断用语。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它们原本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后来人们又发展出了“四德解说”“四时解说”“四个阶段解说”等说法说明其功用。
《易经》六十四卦,有的卦的卦辞中“元亨利贞”四字全有;有的卦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个字;有的卦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或“利贞”两个字;有的卦有“亨”“利”“贞”一个字;也有的卦四个字全都没有。“元亨利贞”四个字是分开解释的,简单来说,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大”“通”“有利”“正固”,详细来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元:有开始、大吉之意,也象征从无到有、从有到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久的过程。元分为三种:1.“元吉”是大吉;2.“元亨”是大亨;3.“元夫”有元老之意。
二、亨:有向上、亨通、通达之意,组织筹划并执行控制,将“元”的精神落实,就为亨。亨分为三种:1.“亨”是亨通;2.“元亨”是大亨;3.“小亨”是古人的一种祭祀。
三、利:有有益、收获、和谐、凝聚人心之意。如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利分为四种:1.“无不利”指所做之事很有利;2.“无所利”指所做的事情皆无利;3.“利某”或“不利某”指对某人或某事有利或不利;4.“利贞”指所做之事有利。
四、贞:有收藏、正固、占筮之意。可理解为对理想的坚持与忠诚,遇到挫折不回头,不会顾此失彼、三心二意、见异思迁、遗忘目标。贞分为五种:1.“贞吉”是所占之事吉;2.“贞凶”是所占之事凶;3.“贞厉”是所占事有危险;4.“可贞”是所占之事可行;5.“利贞”是所占之事有利。
吉凶的六个等级:吉吝厉悔咎凶
“吉、吝、厉、悔、咎、凶”不仅是卦辞和爻辞的吉凶标志,也是对吉凶程度的具体划分。只有懂得这几个术语的基本含义,才能初步理解卦辞爻辞的内涵。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吉来表示好的事情,凶表示不好的事情。在占筮中,吉凶也是代表着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术语。吉指吉祥、吉利,预示着有所得,会走向成功等;凶指凶险、凶恶,预示着有所失,会走向失败等。吉凶因程度不同而分为六种,按由好到坏的顺序依次是:吉、吝、厉、悔、咎、凶。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0057.png]]
一、吉:1.“吉”是吉祥、吉利;2.“初吉”指事情的开始时吉,此外还有“中吉”“终吉”,都是指事情不同阶段的吉祥;3.“贞吉”指占筮得到此卦为吉;4.“大吉”指非常吉祥;5.“元吉”同“大吉”。
二、吝:1.“吝”是艰难、羞辱之意;2.“小吝”是遭遇小人而艰难;3.“终吝”指到最后还是艰难;4.“贞吝”是所占的事将遇艰难。
三、厉:1.“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2.“有厉”是有危险的意思;3.“贞厉”指所占筮之事有危险。
四、悔:1.“悔”是后悔、忧虑,有烦恼;2.“有悔”是有困厄;3.“悔有悔”是困扰之事接踵而至;4.“无悔”是无困扰;5.“悔亡”是过去的困扰已经消失。
五、咎:1.“咎”是出了过失、灾患,要承担责任,但比“凶”的结果要好一些;2.“为咎”是将成为灾患;3.“匪咎”是指不是灾患;4.“何咎”是不构成什么灾患;5.“无咎”即无灾患。
六、凶:1.“凶”是祸殃,凶险,是最坏的结果。2.“终凶”指事情的最终结果为凶;3.“有凶”指有灾祸;4.“贞凶”指占筮得到此卦为凶。
《易经》中没有“祸福”的概念
本类目(吉凶断语)所讲断辞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不同的概念来辨别吉凶的差异,这带有积极的精神,与“祸福”的消极态度不同。《易经》中没有“祸福”的字眼。“祸福”是后人强加于《易经》的概念。在《易经》看来,吉凶是相互转化的,没有永恒的吉或凶。
转换了角度、条件、标准来判断,得到的结论往往差别很大。从某个角度看是吉,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凶。吉凶的这种变化性、多角度性比吉凶的程度更重要。如果不慎始如终、慎终如始,任何事情都可以转为凶险。而“祸福”的含义则相对固定,无法表达出这种变化性。
易经原文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2734.png]]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 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 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 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 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2811.png]]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2848.png]]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 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辶颤)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 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2957.png]]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 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023.png]]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 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 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054.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 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121.png]]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 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155.png]]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 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228.png]]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 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 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249.png]]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 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323.png]]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 茹,以其夤,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332.png]]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 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357.png]]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 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414.png]]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 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445.png]]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扌为)谦。象曰:无不利,(扌为)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第十六卦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427.png]]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象 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517.png]]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 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601.png]]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 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657.png]]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 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710.png]]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 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847.png]]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象曰:履校灭趾,不行 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801.png]]
贲:亨。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 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923.png]]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剥(爿木)以足,蔑贞凶。象曰:剥(爿木)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爿木)以辨,蔑贞凶。象曰:剥(爿木)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爿木)以肤,凶。象曰:剥(爿木)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934.png]]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复远,无只 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3946.png]]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 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010.png]]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 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辐。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022.png]]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 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051.png]]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辶豚)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107.png]]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用徽绎,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120.png]]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 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129.png]]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146.png]]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 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 求深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第三十三卦 遁 天山遁 乾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201.png]]
遁:亨,小利贞。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九五:嘉遁,贞吉。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213.png]]
大壮: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 趾,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第三十五卦 晋 火地晋 离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224.png]]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 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240.png]]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 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252.png]]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311.png]]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 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326.png]]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339.png]]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406.png]]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 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第四十二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416.png]]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 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第四十三卦 夬 泽天夬 兑上乾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428.png]]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莫夜有戎,得中道也。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第四十四卦 姤 天风姤 乾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447.png]]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 羸豕踟躅。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508.png]]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 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519.png]]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 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第四十七卦 困 泽水困 兑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551.png]]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象 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第四十八卦 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604.png]]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 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民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无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第四十九卦 革 泽火革 兑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640.png]]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 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 以有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630.png]]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象曰:覆公束,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第五十一卦 震 震为雷 震上震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701.png]]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758.png]]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 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第五十三卦 渐 风山渐 巽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807.png]]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象曰:饮食衍衍,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第五十四卦 归妹 雷泽归妹 震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827.png]]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 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第五十五卦 丰 雷火丰 震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849.png]]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见,凶。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914.png]]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 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第五十七卦 巽 巽为风 巽上巽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926.png]]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巽,吝。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象曰:巽在□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第五十八卦 兑 兑为泽 兑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936.png]]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945.png]]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 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第六十卦 节 水泽节 坎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4956.png]]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 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第六十一卦 中孚 风泽中孚 巽上兑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5005.png]]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 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可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5033.png]]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 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初六:飞鸟以凶。象 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5043.png]]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 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纟需)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第六十四卦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5103.png]]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 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附录
系辞
上篇
1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2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懮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3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懮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4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5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懮,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为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6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7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8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9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10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11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12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下篇
1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2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3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4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5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蔾,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天地絪縕,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6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7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8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9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10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11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12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说卦传
1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3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4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5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6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7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8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9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10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11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胃,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序卦传
上篇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
《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
《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
《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
《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
《离》者,丽也。
下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
《晋》者,进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
《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
《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
《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
《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
《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
《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
《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杂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震》,起也。
《艮》,止也。
《损》、《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时也。
《无妄》灾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
《谦》轻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兑》见而《巽》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
《晋》昼也。
《明夷》诛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
《恒》久也。
《涣》离也。
《节》止也。
《解》缓也。
《蹇》难也。
《睽》外也。
《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类也。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大有》众也。
《同人》亲也。
《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小过》过也。
《中孚》信也。
《丰》多故也。
亲寡《旅》也。
《离》上而《坎》下也。
《小畜》寡也。
《履》不处也。
《需》不进也。
《讼》不亲也。
《大过》颠也。
《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
《颐》养正也。
《既济》定也。
《归妹》女之终也。
《未济》男之穷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六十四卦圆图的来历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是怎么来的呢?“太极图”又是怎么来的呢?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图是可以合为一体的,它们都来自于太阳运动轨迹对地球的影响,所以两图中的重要节点都与二十四节气吻合。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0328.png]]
![[assets/Pasted image 20231030140335.png]]